广告定位名词解释

图片

鉴于很多朋友表示广告相关的理论、概念太杂太多,难以辨别什么是重点,因此,我们将【参考书中的重要广告学相关理论】和【参考书以外的重要广告学相关理论】中可能考察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并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进行呈现。我们希望能帮大家盘点出这些常考的概念和理论,查漏补缺,同时提供更多拓展性、前沿性的内容,从而在这一学科的准备上更加清晰和快捷。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理论的定义、变化等相关拓展以及结合案例进行说明,是可以直接进行背诵的大合集!

第一期万字合集速速查收!

广告基础概念

1、卷入度

卷入度这一概念最早由库拉格曼提出。卷入度是顾客对产品、品牌的参与力度,具体表现为对产品或品牌的关心程度。卷入度由情景卷入、持续卷入和反应卷入三部分组成,根据卷入对象的不同,可把卷入度分为广告卷入、产品卷入和购买决策卷入;根据卷入程度的不同,卷入度可分为高卷入和低卷入。低卷入度表现为消费者对品牌评估没有兴趣,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决策所需的思考时间也比较短;高卷入度体现为消费者对产品广告和品牌评估更为关注。如果顾客卷入度强,那么宣传广告和产品信息展示的说服力就增强。

品牌能够从品牌定位、建立与消费者的良好沟通、维护忠实客户、构建品牌文化、整合营销传播和利用形象代言人等方面入手提高消费者卷入度。

案例:蕉下携代言人周杰伦等明星发布了品牌广告片《简单爱》,讲述品牌故事,就是一种提升卷入度的做法。

2、广告诉求

又称广告主题,科特勒等人认为,广告诉求是一种明确地表达某种利益、激励、认同或理由,用于说服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表达方式。广告要实现有效的诉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正确的诉求对象、正确的诉求重点以及正确的诉求方法。其中理性/感性二元框架是在营销研究和实践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广告诉求分类模型。

具体而言,理性诉求指的是通过传递产品信息来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更适用于以工具性和功能性为主要消费特征的实用品;而感性诉求则指通过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来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购买行为,更适用于以情感和审美体验为主要消费特征的享乐品。广告诉求的方法包括比较法、双面论证、恐惧诉求、性诉求、幽默诉求、潜意识诉求以及更小众新颖的“丧文化”诉求等。

案例:自然堂“我本来就很美”、抖音“记录美好生活”、B站引起热议的宣传片《后浪》等营销广告都是采用感性诉求拉近与日标用户的心理距离,从而达到说服。

3、广告创意

广告创意从动态的角度去理解,是广告创作者对广告活动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Creation;从静态的角度看,广告创意是为了达到广告目的,对未来广告的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所提出的创造性的主意,俗称为’,即Idea。广义来讲,广告创意包“点子”含广告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涵盖广告营销活动的全流程,从战略到战术到具体的广告媒介等。狭义来看,广告创意仅指通过大胆新奇的手法来创造与众不同的视听效果,从而最大程度地吸引消费者。广告创意,以营销为目标、以广告为载体,以文化为源头、以创新为基础,依赖于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其主要方法包括脑力激荡法、启发构思法、顿悟构思法、辐射构思法、二旧化一新法、J·W杨创意产生法和水平思考法等。广告创意的成功对广告效果的达成和品牌形象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杜蕾斯的创意海报和文案是经典的广告创意案例,为其品牌营销提供了巨大效益

4、广告艺术

所谓广告艺术是指为商品销售目的而进行的表现艺术,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在很多条件限制下的创造性实用艺术形式。广告艺术是现代艺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特形式,几乎涉及到现代所有艺术领域,包括绘画、摄影、文学、音乐、表演和雕塑等,是现代艺术林中灿烂的一枝,并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广告的创造与表现都是为了推动商品销售,因此广告艺术只是一种盈利的手段;并且广告艺术作品的个性、风格首先体现为企业、商品和广告对象的个性与风格,在创作上相比其他艺术形式具有更低的自由性。

智能时代下媒介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广告艺术呈现新的表现形式,但智能技术虽然为广告艺术创新提供了机遇,但也应该依旧坚持广告艺术的人文主义导向,借助技术辅助艺术创意表达,始终保持人性化的触觉,而不是冰冷的“程序化创意”。

案例:可口可乐最新全球创意广告片《杰作 / Masterpiec》,通过现实与虚拟的无缝衔接,展现了一场博物馆里的奇想之旅,正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广告艺术。

5、广告策划

广告策划,又称广告企划,是在市场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广告整体活动或某一方面活动的预先设想和策划。广告策划书把在广告活动中所要采取的一切部署都列出来,指示相关人员在特定时间予以执行,它是广告活动的正式行动文件。一告策划的内容包括确市场分析、定广告目标、明确广告对象、提炼广告主题、广告创意表现、制定广告战略、进行广告预算、广告计划实施和广告效果评估总结。

进入到新媒体的时代,广告传播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广告策划也应“因时而动,因势而”,数字媒体时代广告用户互动性增强,广告营销渠道增多,广告策划不应仅仅关注单则内容本身,而应利用整合营销渠道、诉诸情感等方式致力于品牌广告的打造,以品牌调性而非单则广告产品内容来击穿用户心智。

6、脑力激荡法

脑力激荡法,又称头脑风暴法,该理论于1938年由美国学者奥斯朋所创。该理论指的是创意者们利用创造性想法为手段进行集体思考,使自己能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利用某一个灵感激发另一个灵感的方式,产生创造性想法与构思,并从中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实施的方式有集体思考与个别思考两种。般所谓的脑力激荡法即指集体思考的方式。脑力激荡中有四项基本规则,分别是追求数量、禁止批评、提倡独特的想法、综合并改善设想,它们用于减轻成员中的群体抑制力,从而激发设想,并且增强众人的总体创造力。其实施的具体原则是:延缓批判,禁止批评欢迎自由运转异想天开、构想越多越好。头脑风暴法已成为当下广告行业创意策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广告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创意实施中尤为常见。

7、水平思考法

是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诺针对逻辑思维提出的思考法,也称为发散式思维法、横向思考法,是一种促使创意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要求创意者摆脱某种事物的固有模式,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和思考一件事,善于捕捉偶然发生的构想,从而产生意料不到的“创意”。水平思考法基本原则包括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异化”的看待事物、不要求每一步都正确、重视偶然事件的发生。与垂直思考法不同,水平思考法不是过多地考虑事物的确定性,而是考虑它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正如丹·E·舒尔茨在其《广告运动策略新论》一书中所描述的,水平思考法就像挖洞时跳出原有洞穴再去另外挖一个或更多的洞。互联网时代中,传播场域中的重头戏已经从传统媒体追求的对集体的无远弗届,跳转为新媒体助推带来的个人的随心所欲,因此特立独行的水平思考法或许会比按部就班的垂直思考法获得更高的受众契合度。

广告创意理论

1、广告定位

广告定位由美国营销专家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于20世纪70年代在《定位:攻心之战》一书中提出,是指广告主通过广告活动,使企业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位置的一种方法。其策略一般包括强势定位、优势定位和独特分类等。目的就是要在广告宣传中,为企业和产品创造、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从而满足目标消费者的某种需要和偏爱,以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服务。广告定位理论经历了USP、形象广告、广告定位和系统形象广告定位四个阶段。该概念的提出一直受业界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市场定位,使其成为参与现代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案例:“王老吉”--“怕上火,就喝王老去”这一广告语就明确定位了将该品牌的凉茶功效与观念,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2、USP理论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又称独特的销售主张理论,由美国广告大师罗瑟·瑞夫斯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USP理论指广告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商品的特点及消费者权益之上,强调在广告中要注意商品之间的差异,主张在对产品和目标消费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寻找产品特色中最为独特但同时又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部分,作为广告主题。该理论主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点,一是利益承诺,强调产品有哪些具体特殊功效和能给消费者提供哪些实际利益;二是独特,也即竞争对手无法或没有提出的唯一性,三是强而有力,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以达到打动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USP理论是广告发展历史上最早提出的的一个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广告创意理论,并且在当今时代依旧具有价值,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它不仅能帮助企业销售产品,还肩负起打造和增长品牌资产的新的使命。

案例:饮品品牌“元气森林”将“0糖0脂0卡”作为核心卖点,通过反复强调这一独特且准确的特点,在气泡水市场独占一席之地。

3、整合营销传播

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简称IMC。1991年,美国教授唐·舒尔茨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概念,他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管理与提供给顾客或者前在顾客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所有来源的信息的流程”。其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等涵盖于营销活动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同意的传播资讯传递给顾客。其特点在于:以受众为中心,主动创造营销环境,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提升品牌吸引力;综合运用传播手段,形成传播合力;关注企业动态长远发展。新媒体时代,整合营销在技术加持、传播赋权的大环境下呈现新形态:互动加强沉浸体验、把握意见领袖粉丝效应、跨界联合正和博弈等。

案例:洗护家清品牌德佑发起“净全力,享生活”的主题营销,通过官宣高人气明星代言人、“天猫大牌日、天猫超市大牌狂欢”IP联动、线下广告刷屏等整合营销玩法,强化“爱干净的人都在用德佑”这一品牌认知的同时,成功实现品牌的超级曝光。

4、AIDMA模型

1898年,埃尔莫-刘易斯提出了评估广告效果的经典模型一AIDA模型,1925年,爱德华.斯特朗对AIDA模型进行了修正,增加了“记忆” (memory) 阶段,由此AIDMA模型成为经典的广告效果评估模型。该模型是指在消费者从看到广告,到发生购物行为之间,动态式地引导其心理过程,并将其顺序模式化的一种法则,其过程是首先消费者,注意到 (attention) 该广告,其次感到兴趣 (interest) 而阅读下去,再者产生想买来试一试的欲望 (desire) ,然后记住 (memory) 该广告的内容最后产生购买行为 (action)。这种广告发生功效而引导消费者产生的心理变化,就称为AIDMA法则。

随后,该法则随着互联网发展继续演变为AISAS模式一由电通公司针对互联网与无线应用时代消费者生活形态的变化开发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

5、AISAS模型

AISAS模型是2015年日本电通集团提出的基于网络购买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在网络时代,AIDMA理论已经无法精准概括消费者典型特征,AISAS模型顺势而生,用以解释新媒体环境带来的营销新趋势。A(Attention)指吸引用户注意、(Interest) 指激发用户对产品与服务的兴趣、S (Search) 指在使用户能够网络上搜索产品与服务相关的信息、A (Action) 做出购买行为、S(Share) 用户自主进行口碑传播。即用户注意到商品、服务或广告后,对此产生兴趣后便会产生关注,在微博、博客或寻找有使用经验的kol收集产品信息,参考体验者或购买者的意见与感想,对照企业发出的信息做综合判断,产生购买,并将自身感想发表在社交媒体中与他人分享,成为产品口碑塑造的信息发布者。

AISAS模型更适用于“高决策力”的产品如汽车、电子产品、美妆、快闪店或品牌年轻化更迭产品的推广。

案例:花西子美妆借助小红书作者、抖音kol进行产品与品牌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

6、4P理论

1960年,杰罗姆·麦卡锡教授在《基础营销》一书中提出4P营 销理论,即产品、渠道(product) 、价格 (price)(place) 、促销 (promotion)。该理论强调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含金量;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通过分销商中介与消费者进行间接联系,注重通过改变销售行为来刺激消费者。

4p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管理营销的基础理论框架,但该理论是站在交易的卖方来考虑问题的,是生产导向观念的反映,并没有体现市场导向和顾客导向。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大营销的6p组合理论,在4p理论基础上,增加了政治权利 (policypower) 、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20世纪80年代劳特朋在对4P理论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提出了4C理论,将企业经营者的研究从生产导向转向消费者导向。

案例:近年来兴起的直播带货核心本质即产品促销,促销手段包括打折、低价以及赠品,契合4P理论中提倡的改变销售行为以刺激消费者。

7、4C理论

1990年,美国的营销专家劳特鹏提出营销的“4C”理论,即需求(consumer wantsand need)、成本(cost)、方便(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4C理论是数字化时代营销战略的重要转向,体现了营销从对产品的关注转向了对消费者的关注。

真正将4C理论发扬光大的,无疑是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互联网公司,类似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极其关注用户需求,用户的便利性及体验感等,在竞争中他们都获得了大规模的用户并获益颇丰。在未来,品牌营销不能单独只关注4C理论或4P理论,应该将理论融合运用于数字化营销浪潮,真正为品牌形象塑造服务。

8、品牌形象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产品时代终结,制定独特的销售主张变得困难。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关注心理上的满足。形象时代的建筑师大卫·奥格威提出了著名的品牌形象论。他认为品牌形象不是产品固有的,而是消费者联系产品的质量、价格、历史等,此观念认为每一则广告都应是对构成整个品牌的长期投资。因此每一品牌、每一产品都应发展和投射一个形象。

其基本要素如下:为塑造品牌服务是广告最主要的目标,广告就是要力图使品牌具有并且维持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任何广告都是对品牌的长期投资,广告应该尽力去维护一个好的品牌形象,而不惜牺牲追求短期效益的诉求重点;随着同类产品差异性减小,品牌间同质性增大,消费者选择品牌时所运用的理性就越少,因此描绘品牌的形象要比强调产品的具体功能特性更重要,消费者购买时追求的是“实质利益+心理利益”,对某些消费群来说,广告尤其应该重视运用形象来满足其心理的需求。

案例: 瑞幸咖啡选择运动新星谷爱凌作为代言人,谷爱凌的进取精神、年轻朝气完美契合了品牌的定位--专业、年轻、时尚、健康。

9、固有刺激法

固有刺激法是由李奥·贝纳提出的,该理论也被称为“与生俱来的戏剧性”理论。具体指的是,广告创意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固有的刺激发掘出来并加以利用,要发现生产厂家生产这种产品的“原因”以及消费者购买这种产品的“原因”。只有产品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才能够生产出有创意的、吸引人的广告。

李奥·贝纳运用固有刺激法最成功的一例广告是他为“绿巨人”做的广告。此种方法既充满了戏剧性,又带有朴实的特点,能够突出产品的“卖点”,抓住消费者眼球。但在运用“固有刺激法”的同时,李奥·贝纳同时也警醒广告营销人员切勿陷入不证自明、使用夸大之词、舞文弄墨的误区,以免广告伦理失范现象产生。

案例:士力架“横扫饥饿,做回自己”、脉动“随时脉动回来”的广告语皆为“固有刺激法”的体现

10、实施重心法

20世纪50年代初期,DDB广告公司的创始人威廉·伯恩巴克提出了实施重心法。该创意方法认为,实施广告讯息战略的“如何表达”部分更为重要,完全可以独立成为自己的内容。按照他的观点,实施风格在广告中起决定作用,有效广告的秘诀便是抓住问题,然后将其变成一个图像刺激而又诚实可信的优点。他认为,广告的技巧不在于“说什么” (what to do) ,而在于“怎么说”(the way you say)。因此周密的广告实施离不开以下四点:1.尊重受众,广告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口吻与其意图接触的人交流;2.手法干净、直接,如果不能把想要告诉消费者的内容浓缩成单一目的、主题,广告就不具有创新性。3.广告作品出众,它们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强调广告的独创性和新奇性;4.幽默,这能够有效地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使人得到一种收听、收看和阅读的补偿。

案例:蜜雪冰城的魔性主题曲与衍生的米姆传播正说明了幽默对广告的完美补偿结果。

11、ROI法则

是威廉·伯恩克创立的DDB广告国际有限公司根据自身创作积累总结出来的一套创意理论。他认为,好的广告应具备三个基本特质:关联性 (Relevance)、原创性(Originality)、震撼性(Impact)。关联性就是广告创意的主题必须与商品、消费者甚至竞争者密切相关,从而激活情感关联和消费关联;原创性即广告创意应打破常规、与众不同,触及目标消费者的心灵、寻找诉求的突破口,通常的做法有敢于反传统、巧组旧元素、善抓生活素材,震撼力指广告作品在瞬间引起受众注意并在心灵深处产生震动的效力,由此获得用户认同好感度,为长期转化打基础。该理论的创作者伯恩巴克是广告唯情派的旗手,是艺术派广告大师,他认为广告是说服的艺术,广告“怎么说”比广告“说什么”更重要。

12、CIS理论

是Corporate ldentity System的简称,即企业形象战略,或企业识别系统,指统一而独特的企业理念,以企业理念为指导的行为活动及视觉设计所构成的展现企业形象的系统,由MI(理念识别Mind Iclentity)、 BI(行为识别Behavior ldentity)、 VI(视觉识别Visual ldentity)三方面组成。

在CIS的三大构成中,其核心是Ml,它是整个CIS的最高决策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并通过BI与VI表达出来。MIS是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与原动力,属于思想文化的意识层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信条,经营理念,经营方针,市场定位,产业构成,组织体制,管理原则,社会责任和发展规划等。BIS是以明确而完善的经营理念为核心,显现至企业内部的制度、管理、教育等行为,并扩散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公共关系等动态识别形式。VIS是运用系统的、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对外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情报信息,是企业识别系统中最具传播力与感染力的要素,它接触的层面最广泛,可快速而明确地达成认知与识别的目的。

13、AIDA模式

AIDA模式(爱达模式) 是世界著名推销专家海英兹·姆·戈得曼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总结提出的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是推销成功的四大法则之一,他将消费者购买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Attention,即引起注意一-Interest ,即诱发兴趣一-D为Desire,即刺激欲望一-Action,即促成购买。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进入社会化营销时代,AIDA仍有其适用性。广告营销的手段和方式拓展,为产品和广告商提供更多平台和渠道吸引消费者注意。后有学者对该法则进行了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增加了“记忆”Memory、“产生信任”conviction和“感到满意”satisfaction等内容,成为AIDMA、AIDCA、AIDSA模型后还有日本学者还将其发展为AISAS模型。

案例:宝马X1某则广告语为“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已经花掉了一辆宝马X1!新BMWX1低日供仅需36元起!”通过低价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注意,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品牌相关概念

1、品牌资产

品牌资产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营销研究和实践领域新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消费者关于品牌的知识,它是有关品牌的所有营销活动给消费者造成的心理事实。
品牌资产由品牌名字、产品类别、产品评价和关联物的联想构成。品牌名字与产品类别的联想被称为品牌意识,品牌名字与关联物的联想组成品牌联想,品牌名字与产品评价的联想组成消费者主观质量和品牌态度。品牌资产有以下四个特点: 品牌资产是无形的、以品牌名字为核心、品牌资产容易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营销活动的反应,品牌资产依附于消费者,而非依附于产品。品牌资产因市场和消费者的品牌经验变化而变化,有正资产和负资产之分。对于品牌资产的维护和提升,可以通过建立品牌知名度、维持品牌忠诚度、 建立品质认知度、建立品牌联想进行。

2、品牌联想

品牌联想指的是消费者对品牌或产品的联想,也是象征性的和抽象的品牌受众记忆,是消费者看到一定品牌时,从它的记忆中所能被引发出对该品牌的任何想法。包括感觉、经验、评价、品牌定位等。品牌联想分为三个层次:品牌属性联想、品牌利益联想和品牌态度。

品牌属性联想指的是对于产品或服务特色的联想,比如消费者所分为的产品和服务什么;品牌利益联想指的是消费者认为某一品牌产品或服务属性能给他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品牌态度指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评价。品牌联想的价值是便于信息筛选、实现品牌差异化、引发情感共振。

新媒体时代,只有强化对品牌联想的记忆才能打动消费者的心,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应通过讲述品牌故事、借助品牌代言人等方式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

3、品牌个性

20世纪50年代,对品牌内涵的进一步挖掘,美国Grey广告公司提出了“品牌性格哲学”,日本小林太三郎教授提出了“企业性格论”,从而形成了广告创意策略中的另一种后起的、充满生命力新策略流派-一品牌个性论。

该策略理论在回答广告“说什么”的问题“说形时,认为广告不只是“说利益”、象”,而更要“说个性”。由品牌个性来促进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品牌个性吸引特定人群。这一理论强调品牌个性,品牌应该人格化,以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应该寻找和选择能代表品牌个性的象征物,使用核心图案和特殊文字造型表现品牌的特殊个性。只有独特的品牌个性才可以培育出众多的品牌忠诚者;只有致力于创造个性化品牌的企业,在创新、提升品牌档次和开拓更大市场空间上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4、品牌态度

品牌态度是指消费者通过学习和强化习得的以一种喜欢或不喜欢的方式对品牌发生反应的习惯性倾向,是形成消费者的品牌行为的基础,表现了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总体评价,是最抽象的、但又是层次最高的品牌联想。

品牌态度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有关要素的评价,是消费者的品牌知识、对品牌的信念和印象的总和,是品牌态度的有意识思考的部分。情感成分是情绪以及喜欢与否的感觉,并不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行为成分是消费者行为的准备状态,表现为对品牌的趋避反应,是消费者行为意图。

消费者的品牌态度通常取决于对品牌有关属性和品牌价值的特别考虑。品牌态度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购买意图和购买行为,还影响品牌传播效果,以及消费者对品牌其他方面的认识。

案例:以希尔顿宾馆为例,消费者对希尔顿的态度,来源于他们认为这个品牌具有他们所期望的连锁旅馆业应具有的如地理位置、服务质量、价格等。

营销模式

1、跨界营销

跨界营销是指通过整合多种渠道终端,向广告主的目标受众投放定向且精准的个性化广告信息,通过与消费者的信息互动,达到品牌市场营销的目的的行为。

“跨界”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实质为实现多个品牌从不同角度诠释同一个用户特征,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或融合,从而给品牌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可以建立“跨界”关系的不同品牌,一定是互补性而非竞争性品牌。跨界营销在营销思维模式上实现了由产品中心向用户中心的转移,真正确保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跨界营销已然成为营销圈内最受欢迎的营销方式之一。跨界营销可以通过两个品牌间的相互融合,为品牌带来“1+1>2”的营销效果,近年来,无论是品牌方还是平台方,都在跨界营销方面做出了积极地尝试。

案例:喜茶x Fendi的跨界营销是近期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2、盲盒营销

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随机属性。这种诞生于日本的潮玩,最初名字叫mini figures,流行欧美后也开始被称作blind box,盲盒营销即是基于这一形式进行商品售卖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牢牢地抓住了人们追求刺激的心理,加重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尤其是年轻群体,他们的消费需求具有好奇心理、陪伴心理、收藏心理以及社交心理等消费诉求,而盲和营销则迎合了这种诉求,在该消费群体中备受欢迎。随着盲盒潮玩市场的不断扩大,[换娃]、厂改娃]和[卖娃]等盲盒玩法也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产品品控不过关,质量参差不、对未成年人的消费观产生不良影响等。

案例:泡泡玛特为盲盒产品的头部品牌,并带动了越来越多品牌采取了这一营销模式,甚至如《乡村爱情》等影视剧也使用了这一方式制作周边产品并同时进行营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