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误区:特点不特:
特肥销售,一定要特,特别的功能,最好是细分领域的功能,
比如生根肥,满世界都是生根肥,比如腐植酸,海藻酸,聚谷氨酸,氨基酸,市面上所有生根肥的介绍,几乎都是一样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天下产品也一样,但是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时期,那些细分环境下的生根产品,市场上很少,比如酸性土壤,怎么解决生根问题,碱性土壤怎么解决生根问题,盐渍化的土壤怎么解决生根问题,高温的时候怎么去解决,低温的时候怎么去解决问题,现在在细分领域的产品相对匮乏,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生根。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特肥设计师,我们的产品经理,我们的研发者,生产者,没有足够的了解作物在田间的实际问题,就会反过来影响,对配方的设计,产品的生产,也就是产品的定位不清晰,如果定位不清晰,什么情况下都能用,就等于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不用。
这可能是特肥在生产和研发领域最大的硬伤。
第二大误区:战略不清
特肥里面,也有大肥,也有细分的特肥。
比如特肥中的腐植酸,应该就属于特肥中的大肥。
要做特肥中的特肥,就是重新提炼卖点,提炼它的作用点,去做一些推广,
做特肥中的大肥,我们应该需要配套什么,我们的团队需要怎么配套,我们具体实施的步骤需要怎么配套,我们手里有什么资源?如果是资源型的企业,就可以做特肥里的大肥,比如腐植酸,聚谷氨酸以后会变成一种原料,如果有资源,就可以做特肥里的大肥。
如果有独特的技术,可以做特肥里的特肥。
如果有渠道,还懂营销,就可以打造爆品。
第三大误区:路径不明!
比如,想做特肥里的大肥,得问自己有没有资源?
你的团队怎么去推广?
再比如你要做特肥中的特肥,你要专注某一种作物?你要专注某一个点?你要做去做未来的爆品!你就需要踏踏实实在田间深耕,去把基础的工作做到位。
不要老想学别人的路径,别人的路径不一样适合我们。
资源型企业的成功,依托的是资源之上,技术型的企业的成功,是依托于技术之上,短期内做爆品的企业,是依托于人性的认知和推广技术之上的。
比如缓释氮短时间能成为爆品,就是因为大家对尿素的应用水平人尽皆知,但是痛点是尿素不赚钱,但大家都在用,问题的突破点是得解决撒施的问题,解决了不追肥的问题,就可以把这个事情搞定。
但是,特肥中的特肥这样做,很难做起来,因为大家没有广泛的认知基础。
所以,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别人成功了,是一个结果,但是我们更要关注他成功的过程,从一开始他的资源,到他的路径,他是怎么成功的,然后再从各种关系要素,资源怎么搭配,渠道怎么推广,中间要做什么,提炼出我们要做的方法论。
方法论出来之后,再根据我们的特点,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第四大误区:组织不符。
组织必须跟随于战略,什么样的战略,就需要配备什么样的组织。
比如跟敌人作战,要搞个先锋队。
我们做特肥,要做什么样的品类,要做什么样的品种,要走哪个路,必须要搭配哪一类组织。
假如,手里明明有技术非常牛的老师,在一线非常扎实的老师,让他去搞定批发商,那可能比较难;假如我们手里有资源,有优势,有专家,让专家去搞定基层的农户,那效果肯定是差强人意的。
所以说组织一定要服从战略,什么样的组织,服务什么样的战略,什么样的战略,配套什么样的组织。
战略的制定,一定是依据你的产品属性,根据产品属性,制定战略,然后才是去做什么样的组织,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
第五大误区:战术不符
大家都喜欢研究战术,三十六计,如何搞营销?
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应该采取不同的战术。我们做特肥,渠道不同,他们的诉求点是不同的。
比如代理商,注重的是品类,大家都在做腐植酸的时候,我不能没有腐植酸。大家都在做海藻的时候,我不能没有海藻。批发商关注的是,这个产品的出处是哪里?有没有专利,有没有品牌,有没有专家背书,我的利润空间怎么样?我的市场怎么样?最后才可能关注性价比。
零售商呢?除了要关心刚才那些之外,第一个要关注利润,第二,要关注性价比。如果性价比不高,种植户很难接受,零售商靠概念卖东西,很难。其次要关心市场保护,努力推广之后,能让我卖多少年,能给我一个有力的市场保护,这是零售商最关心的。
基地和农户关注的是性价比,产品好不好,便宜不便宜。
所以不同的渠道,就有不同的诉求,我们就要采用不同的战术。
第六大误区:执行不变
执行力好,执行到位,是所有老板都喜欢的事情。
但是在特肥推广销售过程中,由于特肥自身的属性,特肥就是在广大用户心目中没有明确的认知,就是因为它有特点,它有特色,它有特效,它没有广泛的认知,就像氮磷钾一样,大家都有广泛的认知。
所以,既然没有广泛的认知,我们在办公室模拟的那一套执行方案,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偏差,如果呆板僵硬的去执行,效果就达不到提前的预期。
在作物上面,特肥的应用,效果也会有变化,温度,光照,品种,生长周期,土壤环境,都是在变的,产品效果可能也是在变的。
如何在执行的过程中,找到变化的规律,在销售过程中,如何找到不同群体的诉求,我们的战术怎么去变化,这个才是做销售一个很大的课题。
不变的是方向,万变的是方式。
第七大误区:回路不通
回路很关键,现在的产品,从开发,到生产出来,到包装设计,到流通,然后到基层种植户手里。
那么这个产品使用的时候,效果怎么样?有的说反馈效果很好!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比如我在问基层种植户,这个产品好不好,他们会说,我问好在哪里?他们不知道,很尴尬。
恰恰好在哪里?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这个点提炼出来。
我们的产品在哪个区域好,好在哪里?
我们做特肥推广,做个会议也好,产品表现效果好,为什么它会好,下一次我们再做,这个方法可不可以再用,这些都是需要来源于一线,一线技术服务人员,一线业务员,经常在市场上,扎根于市场那帮人,如果他们能把那个点找到,找的相对正确,找的信息要多,并且能及时,高效反馈到企业,企业的产品设计人群中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这个产品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会好,为什么会不好,这个回路能顺畅反馈,我们的产品就可以获得再次提升的机会,我们的产品生产,我们的配方优化,我们的销售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甚至我们的销售本身,通过我们搞一场会,通过我们做一个动作,销量提升了,为什么?我们把这个信息也反馈给企业,加工优化,下次的时候我们如何再用。
所以回路很关键,销售本身就是个系统,特肥的营销更是个系统,系统的顺畅,回路的正确流通很关键。
如果回路不通,可能对于这个产品的销售,包括以后产品的开发,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说,特肥始于田间,因为田间有问题,所以才有特肥的产生。特肥的效果是在田间,不是在标签上,我们新的商机也在田间,当大家都在普遍用一个品类去解决问题的时候,终归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新的商机,一个可以让我们反过来优化产品,另一个我们可以从田间的问题重新梳理这个物质的卖点,物质的效果,重新确定配方,确定用量,确定推广方向。
第八大误区:坚持不够
播种和收获不在一个季节,但肯定在一个地方!我们在这个地方播种,不可能在其他地方收获,但是今天播种了,今天就想收获,肯定不可能。
做特肥,就是因为大家的认知还没有广泛的定位,就需要我们去持续不断的去做推广,持续不断的优化配方,持续不断的去做田间工作,持续不断在田间梳理产品的应用,产品的效果。
做有效果的产品很简单,做效果好的产品却不简单。在如此内卷的大环境下,用户一定会筛选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要么同样效果价格便宜,要么效果好,价格不敏感。
所以特肥一定要坚持,持续去做,只要持续去做,坚持去做,特肥的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的。